图书详情

¥129.0

5G非授权频谱接入技术

作者:徐汉青,袁弋非,林伟,张丽

编辑:王海月

浏览:570

推荐:0

收藏:0

详情

内容介绍

本书主要介绍了基于5G NR的非授权频谱(NR-U)接入技术。非授权频谱作为授权频谱的有效补充,不需要取得授权许可,即可在满足规则与要求的情况下使用,能够有效地提升系统容量、增强覆盖及拓展5G的使用场景和潜在用例。本书对5G Rel-16 NR-U和5G Rel-17 NR-U进行了全面且系统的论述,主要涉及波形增强、基础参数和帧结构设计、非授权频谱信道接入、物理信道与参考信号、物理层过程、用户面及控制面设计等。

相关信息

图书名称:5G非授权频谱接入技术
ISBN:978-7-115-61179-6
作者:徐汉青,袁弋非,林伟,张丽
编辑:王海月
从书名:5G增强技术丛书
开本:16开
页数:300
印刷色数:单色
出版状态:已出版
出版日期:2023-01-01
作者简介:袁弋非,国家海外高层次引进人才,清华大学本科和硕士毕业,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博士毕业。2000—2008年在朗讯贝尔实验室从事3G和4G移动通信关键技术研究;2008—2020年在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担任无线标准技术总监,负责4G和5G关键技术研究和标准推进工作;2020年调至中国移动研究院,担任首席专家,负责5G和6G前沿技术研究及标准化工作。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五十余篇,出版4G和5G中/英文专著8部,已授权美国专利四十余项。担任汉斯《无线通信》期刊主编,IEEE Communications Letters和China Communications编委,获IEEE ComSoc亚太杰出论文奖。

特别说明

一本重点阐述低频段和高频毫米波频段的非授权频谱接入技术的著作。

本书卖点

1.内容系统全面,非授权接入技术涉及的领域非常广,不仅包括低频、高频、5G非授权接入技术标准化的几乎全部内容,还涉及各垂直行业,
2.本书由来自中兴通讯和中国移动长期活跃在无线通信技术研究和标准化最前沿的优秀科研和技术专家撰写,保证了内容的专业性。

目录

第1章 5G NR及非授权频谱接入概述 1
1.1 蜂窝移动通信的演进 2
1.1.1 从1G到4G 2
1.1.2 5G应时而生 5
1.2 5G NR系统要求及标准化 6
1.2.1 5G的应用场景 6
1.2.2 5G关键能力指标 8
1.2.3 5G标准化与发展趋势 10
1.3 蜂窝网络非授权频谱接入技术 13
1.3.1 LTE非授权频谱接入技术 14
1.3.2 NR非授权频谱接入技术 15
1.4 非蜂窝网络非授权频谱通信技术 18
1.4.1 无线保真(Wi-Fi)技术 18
1.4.2 蓝牙(Bluetooth) 21
1.4.3 紫蜂(ZigBee)协议 21
1.4.4 远距离无线电(LoRa) 22
参考文献 23
第2章 5G NR-U设计基础及基本参数 25
2.1 工作频段及信道带宽 26
2.1.1 Rel-16 NR-U工作频段、信道带宽 27
2.1.2 Rel-17 NR-U工作频段、信道带宽 28
2.2 非授权频谱的使用规则 32
2.2.1 5GHz频段频谱使用规则 33
2.2.2 60GHz频段频谱使用规则 38
2.3 5G NR-U部署场景 40
2.3.1 NR-U部署场景 41
2.3.2 基于载波聚合方式的LAA部署子场景 44
2.4 波形增强 45
2.4.1 交织资源块结构 46
2.4.2 循环前缀扩展 48
2.5 基础参数与帧结构 51
2.5.1 基础参数 51
2.5.2 帧结构 52
2.6 5G NR-U系统网络架构 55
参考文献 57
第3章 5G NR-U非授权频谱信道接入 59
3.1 非授权频谱信道接入基本概念 60
3.2 低频LBE模式下的信道接入 61
3.2.1 Type 1信道接入流程 62
3.2.2 Type 2信道接入流程 64
3.2.3 信道接入类别确定 66
3.2.4 共享信道接入 67
3.2.5 多信道的信道接入 70
3.2.6 竞争窗调整 73
3.2.7 能量检测门限 73
3.3 低频FBE模式下的信道接入 75
3.3.1 仅支持基站发起信道占用 77
3.3.2 基站和终端发起信道占用 78
3.3.3 上行传输流程 89
3.3.4 多信道的信道接入 89
3.4 高频信道接入流程 90
3.4.1 Type 1/2/3信道接入流程 91
3.4.2 共享信道接入 93
3.4.3 忙闲检测豁免传输 94
3.4.4 多信道及多波束的信道接入 94
3.4.5 能量检测门限 95
参考文献 95
第4章 5G NR-U初始接入设计 97
4.1 同步广播块(SSB) 98
4.1.1 同步广播块的基本结构 98
4.1.2 同步广播块集合 101
4.1.3 同步广播块的发送 112
4.1.4 同步广播块准共站址 114
4.2 物理广播信道(PBCH) 116
4.2.1 主信息块(MIB) 116
4.2.2 物理广播信道有效载荷 119
4.3 类型0-物理下行控制信道(Type0-PDCCH) 120
4.3.1 CORESET#0 120
4.3.2 Type0-PDCCH公共搜索空间 122
4.4 系统信息块1(SIB1) 126
4.4.1 SIB1与SSB的复用 126
4.4.2 SIB1长度指示值 127
4.5 ANR与物理小区标识冲突 128
4.6 寻呼(Paging) 130
4.6.1 寻呼发送机会 130
4.6.2 寻呼检测停止机制 131
4.7 发现参考信号(DRS) 133
4.8 随机接入(Random Access) 133
4.8.1 低频随机接入信道 133
4.8.2 高频随机接入信道 142
4.8.3 随机接入过程 147
4.9 RRM测量与RLM测量 150
4.9.1 RRM测量 150
4.9.2 RLM测量 154
参考文献 156
第5章 5G NR-U信道与信号 159
5.1 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 160
5.1.1 PDSCH映射类型B 160
5.1.2 PDSCH DMRS图样 162
5.1.3 PDSCH处理流程时间 164
5.1.4 单个DCI调度多个PDSCH 166
5.2 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 171
5.2.1 下行发送检测 171
5.2.2 动态PDCCH检测 175
5.2.3 非授权载波占用信息指示 178
5.2.4 基于时隙组的PDCCH检测 181
5.3 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 189
5.3.1 上行频域资源分配 189
5.3.2 单个DCI调度多个PUSCH 190
5.4 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 194
5.4.1 PUCCH格式0/1 195
5.4.2 PUCCH格式2 199
5.4.3 PUCCH格式3 201
5.4.4 PUCCH格式4 202
5.4.5 PUCCH的资源配置 202
5.5 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 204
5.5.1 CSI-RS发送 204
5.5.2 CSI-RS与其他信道/信号的复用发送 205
5.5.3 CSI测量 206
5.6 解调参考信号(DMRS) 207
5.6.1 FD-OCC关闭 207
5.6.2 DMRS频域密度 209
5.6.3 DMRS绑定 209
5.7 相位跟踪参考信号(PT-RS) 210
5.7.1 基于CP-OFDM波形的PT-RS 210
5.7.2 基于DFT-s-OFDM波形的PT-RS 212
5.8 探测参考信号(SRS) 213
参考文献 213
第6章 5G NR-U物理层过程 217
6.1 HARQ-ACK反馈增强 218
6.1.1 低非授权频段HARQ-ACK反馈增强 218
6.1.2 高非授权频段HARQ-ACK反馈增强 222
6.2 配置授权传输 226
6.2.1 CG传输时域资源分配 226
6.2.2 CG-UCI及信道占用时间共享信息 229
6.2.3 CG-DFI 231
6.3 URLLC-U过程 232
6.3.1 FBE基本技术相关增强 233
6.3.2 终端FFP参数配置 234
6.4 低非授权频段宽带操作 234
6.4.1 BWP与LBT 234
6.4.2 RB集合与小区内保护带宽 236
6.4.3 控制资源集合与搜索空间配置 238
6.5 高非授权频段波束管理和准共站址(QCL) 239
6.5.1 定时参数及UE能力 241
6.5.2 单DCI调度多PDSCH的QCL参考 245
参考文献 250
第7章 5G NR-U高层关键技术 251
7.1 用户面 253
7.1.1 随机接入过程 253
7.1.2 免调度传输 260
7.1.3 非连续接收 264
7.1.4 调度请求 265
7.1.5 缓存状态报告 266
7.1.6 功率余量报告 267
7.1.7 LBT操作 267
7.1.8 信道接入优先级 271
7.1.9 L2缓存 272
7.2 控制面 274
7.2.1 RSRP/RSRQ 274
7.2.2 系统信息 276
7.2.3 寻呼 277
7.2.4 小区选择和重选 278
参考文献 280
缩略语 283

资源

立即购买
1 2